看到韓國飛機失事的新聞畫面,飛機滑行在跑道上最後幾秒的影像深深震撼了我。我試著設想機艙內的情況,那些乘客在面對生死一瞬的無助感,該是何等強烈?一趟原本平凡的旅程,竟成為生命的終點,這是誰都不曾預料的。
這讓我聯想到之前在《康熙來了》裡看過的一段訪談。當時羅霈穎談到她的理財觀念,語氣堅定地說:「不要買包、不要買奢侈品,一定要先買房地產。」她自豪地分享,自己早早買下幾間房,打算等到70歲時逐步出售,過上舒適的晚年生活。她還提到,每年都定期體檢,連醫生都誇她保養得很好。
然而,現實卻無情地給了我們一記耳光。羅霈穎在59歲時猝然離世,讓所有人唏噓不已。她的一生充滿了規劃與自律,卻仍然無法抗拒生命的無常。這也讓我深刻感受到,人生真的如夢幻泡影,剎那間便消逝無蹤。
過去的我一直信奉「延遲享樂」的原則。總覺得年輕時多吃些苦、多存些錢,才算明智。就像那個棉花糖實驗,我願意忍耐當下,把所有的「甜美」都留到未來。但這些年,我逐漸體悟到,人生的許多事情其實無法完全掌控,甚至有些事情,若不趁早去做,過了某個年紀,便再也沒有機會。
就像一本書《Die with Zero》中提到的觀念,書中作者比爾·帕金斯是一位知名的華爾街投資者,他提出了一個顛覆性的理念:「人應該在活著的時候,把錢花在最值得的體驗上。」金錢並非生命的終極目的,而是一種實現人生價值的工具。他強調,每個年齡層都有獨特的體驗時機,20歲吃的美食,70歲時可能再也嚐不出同樣的滋味;30歲能攀登的高山,60歲時或許已經力不從心。
他的觀點讓我深有感觸。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財務上的安全感,卻往往忽略了當下的生活。等到晚年,縱使擁有再多的存款,若健康不允許、精神已疲憊,甚至無法自由行動,那些積累的財富也失去了真正的價值。與其如此,不如趁著身體健康、精力充沛的時候,多去冒險、旅行,與親友共享時光,創造值得回憶的經歷。
我以前不太敢花錢旅遊,總覺得把錢存起來才是保障。然而,近幾年我開始改變心態。只要在能力範圍內,且不影響生活,我更願意利用當下的時間,陪伴家人、探索世界,創造那些可以一輩子珍藏的回憶。
還記得一句詩:「欲買桂花同載酒,終不似,少年遊。」年少時的輕狂與自由,再多金錢都無法換回。明天會發生什麼事,誰也無法預測。所謂「下次」「改天」「以後」,這些日子究竟有多久?我們能掌握的,只有當下。
我希望,在剩下的每一天裡,都能全力去愛,盡情去笑,把握每一個閃耀的瞬間,為自己與所愛的人,留下最美好的回憶。想跟自己的摯愛規劃一趟去廈門自由行嗎?想吃廈門美食海鮮小吃燒烤吃到飽餐廳嗎?想申請大陸居住證嗎?詳細請參閱這個網站。